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更是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执行合同”作为营商环境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对经济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对司法制度运行和诉讼程序质效的评价,直接体现了法院审判执行工作质效。
执行合同指标下设时间指标、成本指标、司法程序质量指数三个二级指标。时间和成本指标能直接反映民营企业在法院解决纠纷时在诉讼效率、诉讼成本方面的主观感受;司法程序质量指数包括法院结构和诉讼程序、案件管理、法院自动化和替代性纠纷解决,更侧重于法律制度规定和法院的工作机制建设的客观评价。
为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工作责任心和紧迫感,把提升“执行合同”指标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常态化推进。济宁市兖州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聚焦减少涉诉企业解决纠纷的时间和成本,着眼解决因执行人员数量不足、案多人少导致的执行效率较低等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力争推动营商法治环境全面提升。
在某制造公司与某泵业公司侵权责任纠纷一案中,案件经一审判决生效后,某泵业公司未有积极履行还款义务,某制造公司向济宁市兖州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面对100余万元的执行标的,执行法官第一时间向被执行人某泵业公司发出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责令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同时迅速通过执行网络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名下银行账号进行网络查询,成功冻结被执行人名下账户存款100余万元。在被执行人不主动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况下,执行法官采取扣划措施,强制执行到位100余万元,全面保障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案件从执行立案到案款执行到位仅用时2天,高效的执行不仅赢得了申请人满意的评价,也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这样的案例在全面提高执行质效,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并不是唯一的,如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与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揽合同纠纷一案,执行标的230余万元,执行法官加大财产查控力度,综合运用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和线下传统查控措施,案款全部强制执行到位,从执行立案到案款执行到位仅用时5天。亦有工商银行与张某某、马某某借款合同纠纷一案,执行标的60余万元,执行法官及时控制被执行人财产,同时组织双方协商,在执行法官全方面的执行措施下,被执行人自动履行还款义务,从执行立案到被执行人自动履行结案仅用时8天。这些高效的执行离不开执行法官们在工作中的不停思考摸索,灵活运用各类强制执行措施,加大同金融机构协作,加强对拒不履行判决、裁定涉企案件的惩戒力度。
通过对一段时期执行案件的分析总结,为确保执行合同质效稳步提升,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我们仍需多措并举,保证各环节衔接有序,进一步加大案件执行力度,进一步压缩执行周期,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是加强立案庭、执行局的协调,严格按照执行立案流转时限规定,立案部门立案后尽快将案件分配给执行法官。
二是完善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实行简案快执、难案精执,小标的案件交由初执团队集约化办理,类型化案件交由同一办案团队集中办理。
三是严格执行流程期限约束,承办法官收到案件后第一时间发出执行通知书、履行裁判文书告知书、报告财产令等,责令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并立即采取执行措施。所有案件流程节点必须在法定期限内办理完毕,严禁无正当理由节点超期、故意拖延执行的行为。
四是加快办案进度,加大财产查控力度,综合运用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和线下传统查控措施,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快执快结,对已进入评估拍卖环节的案件,加快进度,尽快启动拍卖程序;对已拍卖成交的,及时分配、发放案款;案件需要跨区域执行的,充分运用执行指挥平台事项委托功能,委托当地法院及时协助办理。
版权所有:济宁市兖州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九州中路95号 电话:0537—3413803 邮编:272100